欢迎您来到敖汉博物馆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史博资讯 > 史博大事记
   
敖汉文博“2015”经典回眸
作者:未知    发布于:2016/4/7 18:37:01    文字:【】【】【
摘要:鉴于我旗是中国红山文化的核心分布区,遗址数量多,文物资源丰富,为助推红山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5年1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正式批准并报国家文物局备案,在我旗成立“内蒙古红山文化博物院”。并于8月22日在旗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挂牌、揭牌仪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局、内蒙古博物院、赤峰市文物局的领导和专家,及我旗四大班子党政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旗政府聘任了内蒙古红山文化博物院院委会组成人员。内蒙古红山文化博物院的成立,标志着敖汉旗将代表内蒙古全区研究、宣传、展示红山文化,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五千年文明发挥积极作用。

一、内蒙古红山文化博物院落地敖汉

鉴于我旗是中国红山文化的核心分布区,遗址数量多,文物资源丰富,为助推红山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5126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正式批准并报国家文物局备案,在我旗成立“内蒙古红山文化博物院”。并于822日在旗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挂牌、揭牌仪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局、内蒙古博物院、赤峰市文物局的领导和专家,及我旗四大班子党政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旗政府聘任了内蒙古红山文化博物院院委会组成人员。内蒙古红山文化博物院的成立,标志着敖汉旗将代表内蒙古全区研究、宣传、展示红山文化,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五千年文明发挥积极作用。

二、第二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成功举办

为深入研究、展示敖汉史前文化,进一步挖掘敖汉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历史底蕴,开发敖汉旱作农业系统的当代价值,引领小米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富民兴旗步伐,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作物协会粟类专业委员会和敖汉旗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9月8---10日在我旗举行。其目的是深入探讨敖汉小米是草原丝绸之路之前的旱作农业传播,途经辽海,沿燕山北麓、阴山北麓、天山北麓,西去中亚、西亚最后进入东欧,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居住在欧亚大陆的蒙古人。为落实国家“一路 一带”战略,在我旗推进实施草原丝绸之路,建立世界旱作农业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进富民强旗战略,占领农耕文明学术制高点。               三、“敖汉史前文化研究会”成立

为进一步揭示敖汉史前文化内涵,宣传和普及敖汉史前考古成果,推动敖汉史前遗址保护工程,促进敖汉文化产业发展。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敖汉史前文化研究会”于8月22日正式成立。研究会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史前考古研究基地、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内蒙古红山文化博物院为学术支撑平台,吸纳国内外知名专家、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人士组成,对扩大敖汉史前文化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推动我旗“文化兴旗”战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四、兴隆沟红山文化陶人发现三周年学术座谈会在我旗举行

 2012年的523日,考古人员在敖汉旗兴隆洼镇、大窝铺村兴隆沟第二地点红山文化遗址内,发掘出土了一尊高55公分的红山文化时期整身陶人,人像高度写实,整身盘坐,头顶戴冠,其身份被学术界认为是红山文化时期的巫者和王者。在考古界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中华祖神”。今年5月23日,恰逢“中华祖神”发现三周年。为此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敖汉旗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发现三周年学术座谈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大学文博学院、韩国仁荷大学、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20余位专家学者云集敖汉,进行学术研究。其目的就是深入挖掘5300年前的先祖崇拜和原始宗教信仰体系,扩大敖汉知名度,并为我们做好今后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发挥人文资源优势,为敖汉旗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五、我旗文物将走出国门,在韩国国立故宫博物馆展览

   为增进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间的友谊,彰显我旗厚重的史前文化,宣传辉煌璀璨的中华文明,使敖汉史前文化走向东北亚,走向世界,提高和扩大内蒙古在世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带动国际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应韩国国立故宫博物馆的邀请,我旗文物将走出国门,在韩国国立故宫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准备工作;文物养护、修复加固、文物摄影、遗址航拍、展览图录、文物包装、文物整合、报批手续、专家鉴定、文物保险等外展基础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1128日韩国郑文宪议员,崔顺子校长(仁荷大学),郑炳益局长(教科部),李善旻部长(朝鲜日报),全圣荣摄影师,卜箕大教授等一行6人来我旗考察并就展览的合作事宜进行了协商。此次考察,标志着我旗的文物展览已纳入国家的层面。

  六、《兴隆沟遗址考古报告》学术专辑业已完稿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旗博物馆联合编辑的《兴隆沟遗址考古报告》经过一年多紧张编写现已完稿。器物描述、分型分式、考古绘图,制作卡片等基础性工作均已完成。文字达150万字,该书明年由文物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对于申报兴隆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

 七、东胡族早期遗存考古发掘收获颇丰

由旗博物馆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玉四线热水汤西侧的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2800---3100年)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从聚落布局、房址结构及出土器物分析应为北方东胡族早期遗存,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研究找到了源头。特别是对于东胡,鲜卑族的研究填充了新的资料。

 八、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完美收官

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调查。按照国家、自治区、赤峰市普查办的要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务于2015年底完成,将普查数据录入,汇总国家文物局数据平台。针对我旗文物数多,量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博物馆于年初便制定了详尽的岗位职责,抽调10名业务骨干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共录入文物12000余件(套),完美收官。

 九、民营博物馆发展方兴未艾

    我旗历史文化厚重,先后有三家民营博物馆建成开馆,为我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国办、民办强强联手,奠定了我旗全国文物大旗的地位,充分发挥国家馆优势,为内蒙古龙源博物馆、新洲博物馆、敖汉民营博物馆设计布展,保证了民营馆按预订时间开馆。为配合旗委,政府十个全覆盖工程,在文物分布重点的村镇,规划设计文物陈列室,先后为“海内外孤篇”的大甸子遗址所在地的大甸子村布置了“大甸子文物陈列室”,举办了“大甸子文物专题展”。为辽代武安州遗址所在地的白塔子村布置了“白塔子文物陈列室”,举办了“走进武安州”文物专题展。为“华夏第一村”所在地的兴隆洼镇布置了“兴隆洼文化展厅”,举办了“魅力兴隆洼文物陈列展”。

  十、辽塔维修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准                                                    

  位于我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村西的辽代降圣州遗址,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降生地。在城内中轴线矗立一座辽代佛塔,为八角空心十三层密檐式。为了保护这座千年古塔,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准立项,启动“五十家子辽塔维修项目”并拨付项目维修资金300万元。预计2016年4月开工,8月底竣工。


标签:史博大事记
 
 
 
敖汉博物馆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惠镇新化路 电话:0476-4332058 后台管理